碳足跡是什麼?減少碳足跡的企業有哪些優勢? | 鼎新電腦

文:

碳足跡 碳足跡是什麼

自從碳議題延燒以來,怎麼計算碳及減碳成了企業的重要職責,在歐盟2023年10月開始試行碳含量申報後,怎麼計算「碳」成了企業運動,而減碳前最重要的是算出碳含量,碳足跡也至關重要,到底碳足跡是指什麼?減少碳足跡可以為企業帶來什麼好處?

 

目錄(點擊可直達段落)

 


碳足跡,碳足跡是什麼


什麼是碳足跡?什麼是碳足跡標籤?

碳足跡顧名思義,是指一個產品從原料取得,經過工廠製造、物流運輸、銷售端配送、消費者使用到最後廢棄回收等,產品從源頭的原料、生產到回收,在生命週期各階段所產生的溫室氣體,經過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的總和,就被稱為碳足跡。

 

碳足跡標籤(Carbon Footprint Label),又稱為碳標籤(CarbonLabel)或碳排放標籤(Carbon Emission Label),是一種用來顯示公司、生產製程、產品或服務及個人碳排放量的標示方式。碳標籤制度的實施,可以透明化產品在各個階段的碳排放來源,推動企業調整產品製造中碳排放量較大的製程,也能推動消費者正確使用產品,達到降低產品碳排放量的最大效益。

 

延伸閱讀:快速有效的數位管理工具-碳總管平台


 

為什麼需要計算碳足跡?

現階段是歐盟制定的因素較多,台灣如有廠商供應鏈延伸至海外,碳盤查及碳足跡的計算基本上是必須執行的。

 

對廠商來說,分析產品碳足跡,可以瞭解產品在各生命週期階段產生溫室氣體之比例,進一步制定公司對於溫室氣體減量的對策。例如採用對環境友善之原料、產品包裝減量或回收、提升運輸效率等,也同時要求產品上游供應商共同努力降低產品碳足跡,減少溫室氣體排放、形成綠色供應鏈外,也收穫降低成本的效果。

 

目前台灣第一階段先鼓勵廠商分析產品碳足跡,並以產品碳足跡揭露為優先目標,而碳足跡揭露也表示著碳盤查的盤點與統整,該怎麼進行碳盤查,找出碳路徑,是企業必行任務。

 

延伸閱讀:哪些企業必須完成產品碳足跡?


 

碳足跡有哪些指標?有什麼類型?

碳足跡指標可分為企業、個人及產品三個面向,以下都是二氧化碳當量(CO2e)來表示。

 

企業的碳足跡指標

分為範疇一、範疇二、範疇三這三個面向

 

範疇一

是指工廠自身生產活動直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,例如工廠燃燒化石燃料、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氣、廢水等,屬於企業本身自動生成溫室氣體的直接排放源,也是製造業碳足跡的大宗。

 

範疇二

是指企業因外購電力、熱能等能源而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,屬於間接排放源,以外購電力的發電模式來計算碳足跡,例如火力發電和水力發電的碳排放就截然不同。

 

範疇三

是指來自加工廠生產活動以外的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,例如上下游供應商的碳排放、產品運輸、產品使用、產品廢棄等,涵蓋員工的通勤距離、出差等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移動的碳足跡也歸納在範疇三。

 

組織因為企業規模而有不同形態,但從範疇一到範疇三,不可避免的龐大範圍讓許多企業非常頭大,如何快速建立起數位碳管理能力,是企業在這波減碳任務中的重要顯學。

 

延伸閱讀:為你的組織進行碳盤查-碳管理攻略!

 

 

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制定的 ISO 14064-1 標準,碳足跡計算主力需涵蓋範疇一和範疇二排放。目前範疇三排放的計算較複雜,且因排放源眾多,目前尚未有統一的標準方法計量,以揭露碳足跡總量為主。

 

延伸閱讀:減碳起手式從哪開始?碳總管教你蒐集組織碳盤查


 

個人的碳足跡指標

個人的碳足跡計算較容易,為日常生活中各項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,例如交通、飲食、居住、消費等,對應到企業則屬於範疇三的碳足跡,多以通勤或出差等有距離移動的碳足跡計算。

 

產品的碳足跡指標

主要是指產品在生命週期內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產品碳足跡的計算是產品從原料採購、生產、運輸、使用到廢棄等各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,屬於企業內部範疇一的範圍。

 

但對許多企業而言,該怎麼起步碳盤查乃至於碳足跡的蒐集和計算就傷透腦筋,資源有限,如何投入減碳運動而不浪費就考驗著中小企業主的智慧,在投入資源前,不妨填寫評量看看目前企業的減碳任務執行到哪,再來作資源的重點投入,加速碳盤進程。

 

延伸閱讀:你的減碳到哪了?碳排執行力評量


碳足跡,碳足跡是什麼

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的規範有哪些?

ISO 14067全名是產品碳足跡盤查,這個條文以符合國際標準 ISO 14040 、 ISO 14044而制定的碳足跡量化和產品報告,顧名思義ISO 14067主要針對產品本身或服務的生命階段期間碳足跡指標進行計算,企業在根據指標數字實施相關的碳足跡減量措施。

 

而產品碳足跡的生命週期有三個模式:搖籃到墳墓、搖籃到大門、大門到大門,以下皆未涵蓋產品配送的部分。

 

搖籃到墳墓

簡單說產品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命週期旅程中所產生的碳足跡,原料到製造、配送銷售、產品使用階段、到最後的廢棄回收處置的整趟產品生命週期,主要為B2C的業務。

 

搖籃到大門

指從原料到製造這兩個階段的碳足跡生命週期,多為製造的半成品,主要為B2B的業務範圍。

 

大門到大門

涵蓋製造業務的管理及其他部門的範圍,以碳足跡指標來說,是指溫室氣體盤查範疇一跟二的範圍。

 

因應產業特性不一,所計算的產品碳足跡範圍皆有不同,產品的碳足跡規範也不能一概而論,需要根據企業的營運型態來劃分碳足跡如何計算。

 

延伸閱讀:你的產品碳足跡是什麼型態?


 

導入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的企業優勢有哪些?

雖然ISO認證作業真的非常冗長且耗時,但對未來企業的生存將是非常重要的關鍵,也讓企業在永續發展這條路上可以走得更遠,以下幾點是企業導入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的優勢:

 

對於企業產品及位於產業的優勢

導入ISO 14067產品碳足跡,對於企業產品來說,除了能拓展產品的附加價值,也能拓展低碳產品的市場,滿足供應商對於低碳產品的需求,甚至有機會引導低碳產品市場;在產業的面向,除了可以降低原物料的使用外,也提供對低碳有需求的供應商選用參考。

 

對於面向國家標準及國際需求的優勢

ISO認證作業很大一部份是為了滿足國際市場的檢視,通過ISO檢驗,除了可以申請國家綠色專案如環保署的碳標籤外,也能讓自家產品為進入國際市場先行準備。

 

 

ISO14067和ISO14064-1的差別?

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是一項服務或產品,整個生命週期過程直接和間接產生的碳放量;計算產品和服務在整個生命週期內(從原材料的取得,到製造/服務、場地使用、行銷、運輸、儲存、使用階段和最終處理)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

 

而ISO 14064-1溫室氣體盤查與量化則是針對廠內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簡單來說,在盤查溫室氣體時分為範疇一、二、三;其中範疇三是只說明不量化,但如果是針對產品碳足跡則需要量化範疇三(如供應商、廢棄物清運廠商的碳數據等)。

 

 

碳足跡的未來趨勢

碳足跡對企業營運的重要性愈趨重要,從環境、法規、投資人的角度各有不同的關注點:

 

氣候變遷:

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,溫室氣體排放的管控將會日趨嚴格,企業作為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來源,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減排壓力。

 

消費者需求變化:

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和服務背後的環保程度,並願意為低碳產品和服務所提供的環保價值買單,企業如果不重視碳足跡管理,有可能失去消費者信心,進而損失市場。

 

法規監管政策:

各國政府陸續制定碳排放相關的法規和政策,對企業的碳排放進行限制和約束,企業如果不遵守相關的法規和政策進行碳減量,將面臨處罰甚至無法出口產品至其他國家。

 

投資風險考量:

低碳經濟是未來發展趨勢,企業如果不進行碳足跡管理,未來的綠色金融將不提供融資給企業,也無法獲得綠色供應鏈訂單,對企業生存而言是最大打擊。

 

從碳盤查到碳足跡,減碳都是勢在必行,企業要盡快開始進行總盤點,找出排碳的最大來源,提升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,是未來企業的生存關鍵。

 

延伸閱讀:碳總管平台-為企業建構永續路徑!


 碳足跡,碳足跡是什麼

企業現在執行碳足跡有哪些困難?

碳足跡的計算橫跨整個廠外運輸及廠內所有生產任務,主要還是出現在範圍難界定&數據來源不清:

 

範圍難界定

每個階段生產任務的系統邊界及製程地圖的範圍難以確定,BOM表的變動也須對應各個生命週期階段的計算,層級核對複雜,難以釐清計算範疇。

 

數據來源不清

當廠內的跨部門協作導致碳數據的流向不定.加上上下游廠商等外部排放資訊的蒐集不易,這導致產品的碳足跡數據來源變得複雜,數據控管困難。

 

但最大問題仍為目前的碳數據皆由人為蒐集,相當耗時外也無法確認數據的正確性,如何活用數位工具協助碳數據從運輸、生產、供應商清單、清冊、生命週期階段分析等,幫助企業在碳足跡的蒐集上不再迷茫,能更快的前往減碳任務。

 

延伸閱讀:幫企業即刻邁向低碳轉型-碳總管平台


 

備註:台灣計畫碳費開徵時間

歐盟在2023年10月開始要求部分企業揭露碳數據,並於2026年開始開徵CBAM碳關稅,台灣也預計在2025年實施徵收碳費,但碳費徵收辦法和標準計畫從2024年3月一路至今仍未確認實行細則,實際規範將於下半年出爐。



相關資訊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