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勞動事件法常見糾紛地雷】確認僱傭關係存在、給付薪資─不當解僱
文:蔡宜蓁 2021-06-21
案例公司自認是合法資遣,但卻是訴訟的開始。最後的判決公司還是要把這位員工聘請回來,並且給付這段期間的薪資。這個公司想用勞基法第11條:「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,雇主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」來資遣這位員工,但是判決不成立,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?
落實工作規則及績效考核程序,避免造成不當解雇
我們來看一個雇主舉證失敗的案例,這個案例公司自認是合法資遣,但卻是訴訟的開始。這個案子總共打了6次官司,但最後的判決公司還是要把這位員工聘請回來,並且給付這段期間的薪資。
案例公司是臺灣之星,這位員工103年12月到公司上班,一直到104年的12月公司才以不適任為由資遣員工。各位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,為什麼公司在一年後才覺得他不適任?
我們看每個案例,不只是要看它的結果,而是要看它的過程是怎麼發生的。其實,我很想知道當初這個員工是怎麼樣應徵進來的,主管在這段時間又是如何面對及處理這位不適任的員工,難道在三個月試用期之內無法發現不適任嗎?
這個公司想用勞基法第11條:「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,雇主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」來資遣這位員工,但是判決不成立,為什麼呢?
因為法官發現被告公司的工作規則第58條訂定了完善的資遣程序,內容是:「主管平常就應注重所屬員工的日常工作表現,並隨時提醒改善;如果發覺員工工作績效有顯著低落且大部分未達到要求標準,即應進行正式的績效評估程序…」。
且內容當中還提及:「工作績效改善計劃明訂在90天內要進行改善」。法官發現案例公司的工作規則雖然寫得很完整,但實際上並沒有如實執行。
這裡我想問各位HR,你們有沒有看過自己公司的工作規則呢? 其實我發現很多HR從來沒有見過公司的工作規則,基本上公司成立的時候應該會有,可是很多公司都沒有定期跟修。我建議大家最起碼在一例一修的時候要做修正。
因為如果工作規則寫得很完善,但實際上沒有落實,就形同虛設,就如同這個案例一般。另外,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問題在用人主管身上,HR沒有辦法每天盯著所有的主管,因此,教育主管如何落實績效考核程序是很重要的。
這個案子因為法院判斷確認兩造間的雇傭關係存在,因此判決:「原告從105年1月3日起至被告公司恢復復職日止,按月給付原告薪資」。什麼是「恢復復職日期」,就是員工願意回到公司上班的時候,這段期間都必須給付員工薪資。
解僱「不適任員工」,應落實PIP程序
另外,雇主必須窮盡一切手段來證明員工不適任,有些HR會說我們公司人數不多,無法調動員工其他職務內容,其實,公司也可以用教育訓練的方式,協助員工達成工作目標。
我認為如果公司的出發點是良善的,希望員工可以變好,繼續當我們的員工,那麼你就會做對的事情,即便你可能不懂什麼叫PIP(績效改進計畫)。但是如果公司的出發點就是想辦法把員工資遣,那麼你的做法可能都不會是正確的。
《延伸閱讀:【勞動事件法常見糾紛地雷】落實PIP程序,合法解僱》
再來,這個案例中雇主提供的舉證資料均為口頭闡述,且主管也承認未告知員工有工作績效限期改善計畫,對於表現不佳都只是口頭說明。如此一來,法官無法相信公司是誠心地希望維繫住這段勞雇關係。
另外,提醒各位,如果員工不適任,雖然我們可以調動職務,但必須要找他能力所及的工作內容。像我們全台灣有6個分公司,如果台北公司的同仁績效不佳,因此把他調到高雄分公司,這樣一來,法官會認為這是惡意解雇。
因此,HR必須教育主管落實績效考核程序,當員工表現不佳,應給予改善機會,調整職務或是實施教育訓練;且明訂工作績效改善計畫,設定可量化的目標,協助員工限期改善。任何的面談記錄、改善計畫都需要雙方簽名,文件留存。
這個案例要告訴大家的是,如果員工不適任,HR應該執行PIP程序,尤其當公司的工作規則中有明訂定資遣程序,更應該要確實執行。
更多人資管理相關精彩課程,請上知識學院網校觀看:https://reurl.cc/Kxmaoj
想要更了解終止勞動契約相關法令,請參考課程:https://reurl.cc/v5lZRa
想要進階學習《人資管理》相關議題,推薦您相關課程資訊
² 面授課程
² 線上課程,請至知識學院網校觀看:https://reurl.cc/Lbdxk9
李蓁
經歷:現任鼎新電腦 HRM 事業部協理,負責兩岸人資客戶服務與相關產品開發。
專長:二十年持續在人資管理領域發展,擁有人資各項管理規章設計實務認證、大陸人力資源與勞動關係管理師認證、企業診斷顧問師認證,精熟台灣與大陸兩地的用人相關法令。帶領鼎新HR團隊給予客戶全面性的管理諮詢規劃與資訊落地方案,除了兩岸人資管理實務上豐富的經驗,也輔導積累上千家企業管理需求,引領人資系列產品發展,是跨界領域專家。
相關資訊
-
【智慧工廠】製造業智慧化建置基礎,沒有這一步何來AI
台灣一直以來是以製造業為名,經濟基礎也是以製造業為主。這幾年包含AI、物聯網都是非常火紅的技術,工廠老闆們紛紛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希望能夠透過這些技術,把工廠打造成AI智慧化的工廠。但投入這樣的人力、物力是否就足夠,就能夠將工廠變成AI智慧工廠?
-
【智慧工廠】4大限制讓影像分析,邁向高度智慧
工業4.0、智慧製造、工業物聯網都是現在非常熱門的議題,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「智能影像分析」如何應用在這些領域,以及如何取代現場工作人員的眼睛。 談到「影像分析」應用在工廠現場,通常大家想到的還是過去的AOI(自動光學檢測),但「影像分析」隨著半導體、軟體、AI的技術發展,它的應用其實更為廣泛,但也有其限制。
-
WFH遠距的精準溝通術
疫情期間使用最勤的工具就是視訊會議、LINE和電話,所以該如何長話短說、化繁為簡,歸納重點,讓對方在30秒內聽懂你的目的。我們經常會聽到部屬抱怨老闆沒耐心,但我們也常聽到老闆抱怨部屬說話沒邏輯、沒重點。今天秀鳳老師要分享如何運用《結構思考力》的精華,提升溝通及製作檢討報告的技巧。